临危受命担重任
王福生本来也不是半坡常村的人,他读完初中就开始在社会上闯荡,收粮食、开饭店、养猪、办煤球厂、跑运输,爱折腾让王福生见识了人情冷暖,也开阔了眼界。收了粮食卖不出去的愁,开着三轮车卖煤球的苦,养猪连年赔钱的痛,在王福生的记忆里都成为人生财富。
机遇似乎永远垂青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2000年3月,王福生被推选为半坡常村党支部书记,在此之前,村支书已经空缺了好长时间。那时候,村子里甚至连一条沙石路都没有,碰到雨天,出门两脚泥不见怪;全村人也都是守着土地过日子,一年到头除去种子、化肥和农药等成本,实际上根本不赚钱,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上任伊始的王福生首先自己出资垫修了村路,并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致富,养猪、养兔子,只要觉得是好项目,他都要试一试。特别是2002年河南省药监局驻村扶贫后,原来的家庭式养殖开始向规模养殖转变,部分村民渐渐富了起来。
半坡常村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年,田庄乡先是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山东寿光、江苏丰县、河南扶沟等地参观考察,后利用该乡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并要求村支书示范带头。2007年9月,王福生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终于说服13户村民,流转土地50亩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采用温室大棚种植,主要品种是反季节的黄瓜、茄子、豆角、西芹等,销往相邻的方城县、平顶山市和南阳市。随着供应范围不断扩大,种一亩温室大棚黄瓜一年就能收入7000多元成为现实,半坡常村村民“眼馋”了,很多人从最初舍不得出租自己的承包地变成了自愿加盟。到2009年9月叶县福旺蔬菜温室大棚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时,入社社员130户,拥有的流转土地达到560余亩。
一人富了不算富,群众都富了,村支书才算合格。这是王福生做“村官”的理念,也是他担任叶县福旺蔬菜温室大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福旺合作社)理事长后给自己定的目标。
小番茄搏出大市场
土地规模一下子扩大了10倍,如何利用好这笔资源让它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摆在王福生面前的难题。复制以前的温室大棚种植模式也行得通,但市场份额必定有限,单一种植面积增大,就存在风险,一旦蔬菜行情有变,可能产生巨亏。经过一番考察筛选,福旺合作社决定走多元化种植的路子。
福旺合作社采用的是股份制运作,分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两种形式。其中土地入股又分两种,一种是按每亩年租金800元的标准一次性流转5年,每年定期领取租金;一种是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不支取租金,而是每亩每年保底800元的收益,年终除保底价外再领取分红。加上田庄乡“每建一座巨型温室大棚亩均一次性补助100元,建一座‘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亩均一次性补助1000元,连片发展30亩以上免费打一眼机井”等优惠政策,福旺合作社投资数百万元陆续建成了占地8-10亩的巨型温室大棚30座,占地1.5亩左右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20座,占地2亩的钢构架恒温温室大棚1座。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福旺合作社的多元化种植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除了保留一般的反季节蔬菜品种,我们又试着引进新特品种,像原产南美洲的黑圣女番茄,不仅口感好,而且含有大量茄红素和丰富的维他命C以及抗氧化剂,营养价值很高。2010年先试种了4亩,第二年成熟后到平顶山市一些高档酒店以每斤20元的价格去推销,起初还怕卖不出去,结果佳田国际大酒店一次就订购了50斤,后来还成了我们合作社的老客户,现在每周基本上都要几批货。慢慢的,我们扩大种植面积,周边南阳市、漯河市一些客户开始订购,远到驻马店市、郑州市也有了客户,我们通过长途汽车发货,保证供应。前几天甚至有广东深圳的客户给我打电话,说是路过河南在酒店里吃到我们合作社出产的黑圣女番茄,印象很深,非要让我想办法给他托运几十斤过去。”一提起合作社的主打产品,王福生话语里满是自豪。
身价高自然需要精心呵护。福旺合作社的生产负责人程维超告诉笔者,黑圣女番茄全部在“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培育,从育苗到第一批果实成熟大约需要5个月,即熟即摘,9个月后落秧,亩产2000-2500公斤,销售收入8-10万元。“底肥用的是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和豆饼、芝麻饼等生物菌肥,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灌溉用水是来自地下100多米深处的泉水;植株叶面10天喷洒一次牛奶,绝不喷洒有毒药品和激素产品;棚内采用生物防治除虫法,所有果实自然成熟后采摘。这两年除了供应酒店、超市之外,三分之二的销售渠道是市民现场品尝采摘,一到周末,开车来的人多了,大家都说我们的番茄好吃,就是自己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
据田庄乡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王连成介绍,全乡16家农业合作社、160多座30亩以上温室大棚中,唯有福旺合作社的黑圣女番茄产值最高,销量最好,别看卖20元一斤,春节前如果不提前预定还拿不到货呢。如今,福旺合作社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已经取得了河南省无公害基地认证和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注册了“兴叶”商标,并于2012年6月被农业部批准创建为平顶山市首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高效农业鼓了农民钱袋子
其实,福旺合作社所有的果蔬产品,包括大春桃红番茄、小春桃红番茄、五彩椒、水果小黄瓜、白茄子等,除了入住的温室大棚规格不同,其他应享受到的待遇跟黑圣女番茄都是一样的。2013年4月10日上午,笔者走进福旺合作社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切身感受高效农业给半坡常村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是高档蔬菜用心养,普通蔬菜种得不普通。市场上的红番茄一斤卖3元,咱的大、小春桃红番茄一斤卖6元,照样供不应求。你看这种黄彩椒,一个能长到七、八两,6元一斤也有人要。”程维超一边带着笔者参观一边介绍,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都是订货客户打来的。
在一座巨型温室大棚里,57岁的吴秋飞和44岁的王秋霞正在给黄瓜秧打岔。据吴秋飞说,她是半坡常村居民,家中五口人五亩耕地,以前一年到头种玉米小麦只够口粮,根本不赚啥钱,还不如出去打工。自从2009年把四亩地流转给福旺合作社后,丈夫和儿子出去打工,儿子一个月工资就是4千元,她留守看家,还可以在合作社干活,每月800-900元收入,一年做工10个月以上,在家门口就能挣近万元。旁边的王秋霞也是本村人,她家四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了福旺合作社,丈夫可以腾出手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做技术工人。女儿年龄小,王秋霞在家留守照顾女儿,也和吴秋飞一样到合作社打工,一家人一年收入早已超过了5万元,在农村算得上小康家庭。
“种植蔬菜是个细活,需要大量劳动力,我们合作社平常在温室大棚里做工的有100人左右,其中一半是本村人,也全部是留守妇女。蔬菜成熟旺季最多时用工量超过200人,周围的吴娄、前党几个村子都有人来。她们一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30元,加班另计。我也算过账,只要是土地流转给我们合作社并有家庭成员在合作社做工的半坡常村村民,每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没一点问题。”王福生笑着告诉笔者,也流露出他这个“村官”还算合格的一种欣慰。
在王福生的下一步计划里,准备再增加200亩流转土地建蔬菜温室大棚,并投资100万元将现有的5个“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改造成钢构架恒温温室大棚。他还考虑着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研究温室大棚蔬菜深加工问题,拉长蔬菜产业链条,更大程度地造福乡亲。
机遇似乎永远垂青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2000年3月,王福生被推选为半坡常村党支部书记,在此之前,村支书已经空缺了好长时间。那时候,村子里甚至连一条沙石路都没有,碰到雨天,出门两脚泥不见怪;全村人也都是守着土地过日子,一年到头除去种子、化肥和农药等成本,实际上根本不赚钱,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上任伊始的王福生首先自己出资垫修了村路,并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致富,养猪、养兔子,只要觉得是好项目,他都要试一试。特别是2002年河南省药监局驻村扶贫后,原来的家庭式养殖开始向规模养殖转变,部分村民渐渐富了起来。
半坡常村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年,田庄乡先是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山东寿光、江苏丰县、河南扶沟等地参观考察,后利用该乡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并要求村支书示范带头。2007年9月,王福生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终于说服13户村民,流转土地50亩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采用温室大棚种植,主要品种是反季节的黄瓜、茄子、豆角、西芹等,销往相邻的方城县、平顶山市和南阳市。随着供应范围不断扩大,种一亩温室大棚黄瓜一年就能收入7000多元成为现实,半坡常村村民“眼馋”了,很多人从最初舍不得出租自己的承包地变成了自愿加盟。到2009年9月叶县福旺蔬菜温室大棚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时,入社社员130户,拥有的流转土地达到560余亩。
一人富了不算富,群众都富了,村支书才算合格。这是王福生做“村官”的理念,也是他担任叶县福旺蔬菜温室大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福旺合作社)理事长后给自己定的目标。
小番茄搏出大市场
土地规模一下子扩大了10倍,如何利用好这笔资源让它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摆在王福生面前的难题。复制以前的温室大棚种植模式也行得通,但市场份额必定有限,单一种植面积增大,就存在风险,一旦蔬菜行情有变,可能产生巨亏。经过一番考察筛选,福旺合作社决定走多元化种植的路子。
福旺合作社采用的是股份制运作,分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两种形式。其中土地入股又分两种,一种是按每亩年租金800元的标准一次性流转5年,每年定期领取租金;一种是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不支取租金,而是每亩每年保底800元的收益,年终除保底价外再领取分红。加上田庄乡“每建一座巨型温室大棚亩均一次性补助100元,建一座‘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亩均一次性补助1000元,连片发展30亩以上免费打一眼机井”等优惠政策,福旺合作社投资数百万元陆续建成了占地8-10亩的巨型温室大棚30座,占地1.5亩左右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20座,占地2亩的钢构架恒温温室大棚1座。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福旺合作社的多元化种植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除了保留一般的反季节蔬菜品种,我们又试着引进新特品种,像原产南美洲的黑圣女番茄,不仅口感好,而且含有大量茄红素和丰富的维他命C以及抗氧化剂,营养价值很高。2010年先试种了4亩,第二年成熟后到平顶山市一些高档酒店以每斤20元的价格去推销,起初还怕卖不出去,结果佳田国际大酒店一次就订购了50斤,后来还成了我们合作社的老客户,现在每周基本上都要几批货。慢慢的,我们扩大种植面积,周边南阳市、漯河市一些客户开始订购,远到驻马店市、郑州市也有了客户,我们通过长途汽车发货,保证供应。前几天甚至有广东深圳的客户给我打电话,说是路过河南在酒店里吃到我们合作社出产的黑圣女番茄,印象很深,非要让我想办法给他托运几十斤过去。”一提起合作社的主打产品,王福生话语里满是自豪。
身价高自然需要精心呵护。福旺合作社的生产负责人程维超告诉笔者,黑圣女番茄全部在“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培育,从育苗到第一批果实成熟大约需要5个月,即熟即摘,9个月后落秧,亩产2000-2500公斤,销售收入8-10万元。“底肥用的是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和豆饼、芝麻饼等生物菌肥,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灌溉用水是来自地下100多米深处的泉水;植株叶面10天喷洒一次牛奶,绝不喷洒有毒药品和激素产品;棚内采用生物防治除虫法,所有果实自然成熟后采摘。这两年除了供应酒店、超市之外,三分之二的销售渠道是市民现场品尝采摘,一到周末,开车来的人多了,大家都说我们的番茄好吃,就是自己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
据田庄乡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王连成介绍,全乡16家农业合作社、160多座30亩以上温室大棚中,唯有福旺合作社的黑圣女番茄产值最高,销量最好,别看卖20元一斤,春节前如果不提前预定还拿不到货呢。如今,福旺合作社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已经取得了河南省无公害基地认证和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注册了“兴叶”商标,并于2012年6月被农业部批准创建为平顶山市首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高效农业鼓了农民钱袋子
其实,福旺合作社所有的果蔬产品,包括大春桃红番茄、小春桃红番茄、五彩椒、水果小黄瓜、白茄子等,除了入住的温室大棚规格不同,其他应享受到的待遇跟黑圣女番茄都是一样的。2013年4月10日上午,笔者走进福旺合作社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切身感受高效农业给半坡常村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是高档蔬菜用心养,普通蔬菜种得不普通。市场上的红番茄一斤卖3元,咱的大、小春桃红番茄一斤卖6元,照样供不应求。你看这种黄彩椒,一个能长到七、八两,6元一斤也有人要。”程维超一边带着笔者参观一边介绍,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都是订货客户打来的。
在一座巨型温室大棚里,57岁的吴秋飞和44岁的王秋霞正在给黄瓜秧打岔。据吴秋飞说,她是半坡常村居民,家中五口人五亩耕地,以前一年到头种玉米小麦只够口粮,根本不赚啥钱,还不如出去打工。自从2009年把四亩地流转给福旺合作社后,丈夫和儿子出去打工,儿子一个月工资就是4千元,她留守看家,还可以在合作社干活,每月800-900元收入,一年做工10个月以上,在家门口就能挣近万元。旁边的王秋霞也是本村人,她家四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了福旺合作社,丈夫可以腾出手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做技术工人。女儿年龄小,王秋霞在家留守照顾女儿,也和吴秋飞一样到合作社打工,一家人一年收入早已超过了5万元,在农村算得上小康家庭。
“种植蔬菜是个细活,需要大量劳动力,我们合作社平常在温室大棚里做工的有100人左右,其中一半是本村人,也全部是留守妇女。蔬菜成熟旺季最多时用工量超过200人,周围的吴娄、前党几个村子都有人来。她们一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30元,加班另计。我也算过账,只要是土地流转给我们合作社并有家庭成员在合作社做工的半坡常村村民,每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没一点问题。”王福生笑着告诉笔者,也流露出他这个“村官”还算合格的一种欣慰。
在王福生的下一步计划里,准备再增加200亩流转土地建蔬菜温室大棚,并投资100万元将现有的5个“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改造成钢构架恒温温室大棚。他还考虑着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研究温室大棚蔬菜深加工问题,拉长蔬菜产业链条,更大程度地造福乡亲。